在这十一年里,光伏正在逐渐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光伏产业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工业之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已经连续多年雄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反对这项举措,认为这会伤害太阳能电池板买家的利益。最近,据纽约时报中文版报道,特朗普第一场国际贸易大战可能是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
如果下个月特朗普政府决定征收更广泛的关税,这可能是针对中国贸易的连环打击的第一步,从而更可能导致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实施报复。美国和中国的主要制造商,以及众多购买和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都在为可能始于明年1月的冲突做准备。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威德玛说。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措辞能否带来贸易措施的重大变化,以及这些举措是否有助于恢复美国企业,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可能会成为首次测试。中国官员声称,他们正在帮助世界使用更清洁的能源;但美国制造商表示,廉价的太阳能电池板得到了中国政府的不公平资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州的太阳能设备公司Solyndra在获得美国能源部的5.35亿美元担保贷款后,与2011年破产,从此美国对该行业的政治支持开始萎缩。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一直在暗示,他们打算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贸易立场,而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中国制造的,这便是这场纠纷的背景。据测算,若下年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下调超过15%,就会对于显着影响电站建设成本,就会出现抢装的现象,按照今年的经验,预计就算出现抢装现象并不会像15、16年对光伏行业产生大冲击和业绩的扭曲。
由于这样的预期依然是有的,所以,以分布式光伏为发展点的光伏行业,在关注18年的补贴下调合理的情况下,18年第二季度或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投资时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单晶市场份额已经突破性的提升至24.5%。今年下半年,协鑫新能源(451.HK)进行了大量的融资,最为中国第二大的光伏运营企业(第一是国电投)手握超过百亿现金,18年很有可能会有大动作,值得留意。据预测,全球分布式光伏预期至2020年的累计增速范围47.78%-193.33%,远高于集中式光伏10.43%-106.44%的累计增幅。
全年来看,光伏因分布式爆发新增装机量预计达55GW。再从新增装机布局看,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光伏在今年新能源行业中算是表现不错,出现了结构性的增幅,A股的单晶硅和光伏电站概念涨幅喜人,港股中主营光伏上中游的光伏龙头保利协鑫能源年初到高点涨近一倍、运营光伏电站龙头协鑫新能源到11月涨幅超过80%,其他光伏股或多或少都有一波不错的涨幅,但是在最近一个月,光伏股都迎来了一波回调,临近年末,很有必要对行业的未来做个展望,才好拿捏进退。而国内走单晶硅路线的厂商并不多,就导致了单晶硅产业链供不应求。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提速,上半年浙江、山东、安徽三省新增装机均超过100万千瓦,同比增长均在2倍以上,三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4.2%。今年的光伏装机量大幅超预期,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约43GW,同比增长65.4%,累计装机量约120GW,同比增长72.6%。
今天看光伏不起,过后很可能会让自己高攀不起。并提出力争到2035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量全部可由清洁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阶段。两个时段的下调都将引起需求侧的变化从而引发上游价格变化。2、集中式转向分布式,单晶的机构性机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17年光伏大会上给出的数据显示,1到9月新增装机42GW左右,增长了60%,其中分布式增长了300%以上。
另外,专注于电站运营的企业也将会从中收益,从整个行业链的观察中,电站运营的电费收入毛利率远远高于其他环节。其中,水电669万千瓦、火电1884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73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492万千瓦。
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423万千瓦,同比增长37%,占全国的17.3%。装机总量的提升是大势,龙头大企业并不会受到根本性影响,上中游一场激烈的行业重整后,胜者得天下。
随着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补贴水平不断下调,分布式光伏补贴下调或许未来会到来,而这样的预期,将会直接刺激分布式光伏的抢装热潮。而下游的分布式发电站,短期有量上的激增和政府的补贴,将会刺激行业的向好,长期来看,平价后,光伏电站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回到当下,标杆电价下调是大势所趋,电价的下调只会更加挤出发展比较落后的,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效率,赢得竞争将会赢得全部。尾声上述的分析,其实是偏向于短期的分析,而长期来说,真正的光伏大时代,是在电平价之后。由于成本的快速下降和对未来技术更佳的适配性,摩根斯丹利预测,单晶市场份额预计可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至35%,到2020年有望增长至50%。能源局新能源司长朱明通知发文表示,要确保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15%、20%的战略目标。
所谓电平价,当发电侧上网电价与各种附加费之和等于用电侧电价时,即可实现平价上网。通威股份控股的四川永祥目前产能为2万吨,今年扩产5GW的包头项目后,其规划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2万吨,而凭借着成熟的技术,质量优良,产量上最大的企业将凭借规模优势脱颖而出。
中国占了原材料需求近90%,但产量完全没有跟上,随着产能的提升将进一步占据进口的份额,而实际上,各大厂商已经密锣紧鼓地扩产能,保利协鑫控股的江苏中能的多晶硅产能在今年4月初投资56.82亿元,在新疆建设总产能为6万吨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并预计到2020年其拥有的多晶硅产能将达11.5万吨观察单晶硅片产能在2016年底仅25GW,而2017Q1-Q2单晶硅片产能并未开始明显成长之时,需求却快速攀升,让单晶硅片在今年上旬一直面临供不应求的态势。
从单晶硅片龙头厂隆基11月份报价一次性大降0.4元/片、让180m单晶硅片由每片6元降到5.6元人民币之后,正式开启了单晶硅片的价格下跌走势。预期2018年单晶硅片不会是光伏供应链内的瓶颈环节,价格的下探可期。
观察各环节量价走势:硅料由于部分硅料厂在12月至明年仍面临检修或是其他供应问题,且其中不乏一线硅料大厂,使得硅料价格不仅12月高达每公斤149-156元人民币,在1月恐仍居高不下。多晶则呈现与单晶完全不同的氛围,受到印度市场及国内需求激励,目前看来一月份多晶订单仍能续热,虽金刚线多晶硅片产能正每月爬坡,但供应仍较为紧张,电池片厂已开始向硅片厂确认一月份金刚线多晶硅片供应量,确保产线仍能购得足够多晶硅片。单晶硅片与金刚线多晶硅片价差缩小至每片0.45 - 0.75元人民币、海外约每片0.08元美金。市场预期单晶需求一月仍然偏弱,本周单晶硅片大厂并未释出新报价,由于库存高企几无交易转而寻求电池厂代工,再加工成组件缓解硅片端压力;单晶电池厂代工几无利润,大多转多晶线或直接停产等待硅片再降价。
虽终端电站市场一向未能快速反应,但观察过去在单、多晶产品价格黄金交叉后,约一季度的时间能刺激起终端需求,且Q2开始领跑者政策也将再次带起单晶风潮,预期农历年后单晶需求有望逐步回温。硅片受到中下游单晶产品需求不振影响,单晶硅片在12月逐渐面临销售以及库存压力,本周国内规模较小的单晶硅片厂商陆续开始抛售单晶硅片、盼库存不要继续积压,虽然主流龙头厂价格仍维持在180m每片5.5元人民币左右,但市场几无交易,主要是寻求电池厂代工,再加工成组件缓解硅片端压力。
海外单晶硅片价格则受到成交量冷清影响,180m厚度主流报价已跌至每片0.72-0.735元美金。台湾PERC电池片则跌至每瓦0.25-0.255元美金,但与国内PERC电池片仍有不小价差,预期后续也仍将继续走跌。
但据PVInfoLink统计,2017单晶全球新增装机量为29GW,新增市场占比不及30%,实际产量远低于公布产能,单晶硅片产能过剩隐忧凸显。但单晶拉棒产能已陆续出现下调开工率的情形,若一月开工率降幅扩大,搭上二月硅料供应回升,届时硅料供应紧张情形稍微缓解,硅料价格有望开始松动。
规模较小的单晶硅片厂商呈现抛售氛围,市场上已出现180m单晶硅片5.2-5.4元/片的低价仍交易清淡,与之相对4.7元/片的金刚线多晶片供不应求,多晶龙头厂透露明年一季度订单仍饱满。预计180m单晶硅片降到5元/片以下,与多晶价格差低于0.4元/片的性价比标准差后才能大规模出货。组件组件与中游面临相同趋势,多晶热卖、单晶PERC却乏人问津。但从利润角度来看,今年度单晶硅片龙头厂商的毛利润有目共睹,故在市场开工率已经渐走下坡之时,一线单晶硅片大厂应仍有空间让价格继续下探,盼硅片的价格能稍微缓解下游单晶电池片、单晶组件需求弱势的压力。
受单晶硅片价格仍偏高、自身价格疲软影响,单晶PERC电池线大量转多晶产线或普通单晶电池线,或者直接停摆等待硅片降价。国内二线厂已降到5.25.4元人民币,且预期跌势仍将持续。
故预期短期内多晶硅片难出现明显跌价,本周金刚线多晶硅片价格持稳在国内每片4.75元人民币、海外0.65元美金。电池片单晶PERC电池片依然跌幅惊人,国内单晶PERC电池片跌至每瓦1.75-1.9元人民币,不断靠拢常规多晶电池片价格,也是史上单晶PERC电池片最接近常规多晶电池片价格的时刻。
随今年下半单晶硅片龙头厂隆基、中环大举扩充产能,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已达45.2GW,且明年产能仍持续拓展。另外,单晶硅片受到需求不振影响,庞大的产能在十二月已显现供过于求的压力,开工率从小厂开始出现松动。